导读:融资回暖、需求加力,低估值见底,关注稳定的运营类资产及基本面反转的公司,环保股价值有望重估。
全国两会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发布,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不动摇。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,3月13日对外公布。全文共十九篇,六十五章。《纲要》在第十一篇分三章对绿色发展进行了着重介绍,总体要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。细分要求包括城镇污水、垃圾处理设施:①新增和改造污水收集管网8万公里,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000万立方米/日;②加快垃圾焚烧设施建设,城市生活垃圾日清运量超过300吨地区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(助推城市焚烧加速替代填埋,释放市场空间)。大气污染减排:完成5.3亿吨钢铁产能超低排放改造等;水污染防治:推进363个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综合治理;土壤污染防治:在土壤污染面积较大的100个县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示范;补齐医疗废弃物处臵设施短板,开展100个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;开展60个大中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等。生态环境持续全面提升仍为近期、远期重要目标,在政策层面推动力度加大的同时,环保板块本身的低估值属性也为上涨空间进一步加码。
主要目标: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
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方面,文件提出,在“十四五”期间分别降低单位GDP能源消耗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13.5%及18.0%。
构建现代能源体系:建设清洁低碳
文件定下清洁低碳为能源发展的大方针,规划包括(一)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,提高所占能源消费总量到20%,大力提升风电、光伏发电规模,有序发展海上风电,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;(二)推动沿海核电建设,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.0GW;(三)合理控制煤电建设规模和发展;(四)加快深海、深层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利用,推动油气增加储存及生产;(五)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能;(六)提高特高压输电通道利用,加快电网智能化改造及智能微电网建设,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;(七)完善煤炭跨区域运输,加快建设天然气主干管道,完善油气互联互通。
环境治理,绿色发展
文件重申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高峰,在2060年达至碳中和的目标,并列出不同的环保治理目标,包括(一)加强城市大气质量达标管理,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,持续改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、汾渭平原、长三角地区空气质量,对水泥、焦化、钢铁等行业实施清洁生产/排放改造;(二)加强重点流域、重点湖泊、城市水体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,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,推进重点流域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,提高污水处理能力,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;(三)推动土壤污染治理,推进受污染耕地和建设用地管控修复;(四)加快垃圾焚烧设备建设,开展小型垃圾焚烧试点;(五)全面整治固体废物非法堆存,提升危险废弃物监管,重点布局危险废弃物集中利用处置设施。加快建设地级及以上城市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设施;(六)改善环境治理体系,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,完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;(七)提高资源利用,推动节能节水,完善节能家电、高效照明产品、节水器具推广机制;(八)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。